藍天白云,紅磚綠樹,微風和煦…… 近日,辛亥革命博物院迎來了一批城市寫生愛好者——“速寫武漢”團隊,他們帶著畫筆與速寫本,用線條描繪百年紅樓的歷史印記,用畫作展示英雄城市的時代底蘊。
畫者們筆下的“紅樓”
速寫團隊的作品風格各異,有的細膩入微,有的粗獷奔放。在他們的畫筆下,紅樓變得更加生動、鮮活。這些速寫作品不僅展示了這座百年建筑的風采,也表達了畫者們對歷史的敬仰和對藝術的熱愛,吸引了許多觀眾駐足欣賞。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速寫武漢”團隊在院內作畫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速寫逐漸成為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速寫武漢”團隊自2021年6月開啟首場寫生活動以來,每周末固定相約在一起寫生、分享,用手中的畫筆勾勒武漢的城市風貌,展示武漢的歷史文化,是一群有獨特視角和表達方式的城市觀察者。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始建于1909年,其前身系清朝末年為“預備立憲”而設立的湖北諮議局。1911年10月11日,取得起義勝利的革命黨人聚集在這里,成立了中華民國鄂軍都督府,這里也因此被譽為“民國之門”。1961 年3月,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其主體建筑紅磚紅瓦,被武漢人親切地稱為“紅樓”。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全部建筑沿中軸線布局,左右對稱,外觀設計上效仿了西方古典主義建筑風格,中西文化交匯特色顯著,是中國社會巨變的見證物和文化寫照。這種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使舊址在現代化高樓林立的都市中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2015年,第三屆武漢設計雙年展將舊址評為武漢城市新地標;2016年,舊址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被譽為“活著的遺產”。
辛亥革命博物院歡迎更多的市民前來參觀,共同感受這座城市的厚重底蘊與時代脈搏。
審核:魏德勛
責編:黃玉霜
文字:盧 奕
圖片:城市速寫武漢微信公眾號
編輯:張蕓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