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比賽的主題為“博物館里藏古今 紅色文物映初心”,旨在進一步發(fā)揮高校博物館及高校文物資源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研究、展示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紅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挖掘能夠深入解讀高校博物館展陳主題或紅色文化的優(yōu)秀大學生講解人才。共有來自五省38所高校的67名選手報名參賽。
徐凌喆同學來自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金融犯罪治理實驗班,性格開朗大方,熱心公益。2023年,剛剛進入大學校園的他主動報名,加入了“首義之光”志愿服務隊。自此,幾乎每個周末和假期,他都會來院參加志愿服務,志愿服務時長達300余小時。一年的時間里,徐凌喆榮獲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優(yōu)秀志愿者”、2024“武漢馬拉松”優(yōu)秀志愿者、第六屆校史講解大賽校決賽三等獎、第一屆“言刑中南”法律演講大賽決賽二等獎、辛亥革命博物院“2023年度優(yōu)秀志愿者”等多項榮譽。
對于沒有專業(yè)講解比賽參賽經(jīng)驗的徐凌喆來說,備賽過程十分辛苦。無論是打磨稿件、背誦講稿,還是拍攝制作、舞臺表達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此,“首義之光”志愿者負責人朱曼妮老師,經(jīng)常加班加點對他進行一對一輔導,傳授比賽經(jīng)驗。通過不斷模擬演練,徐凌喆的講解越發(fā)自然流暢,面對舞臺也更加自信和投入了。
決賽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在主題講解賽中,徐凌喆以我院一級文物——黃禎祥血衣為主題,將敢為人先的首義精神與大無畏的抗疫精神相結合,通過動情的講述,讓在場觀眾感受到武漢這座英雄之城的無上榮光,并順利晉級第二環(huán)節(jié)——即興講解。徐凌喆抽選題目為《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他結合自身所學黨史知識和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徐凌喆沉著應對,娓娓道來,向觀眾講述了心如磐石的長征精神,獲得評委一致好評。綜合兩輪比賽的成績, 徐凌喆最終獲得中南五省高校博物館講解大賽二等獎。
作為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徐凌喆對家鄉(xiāng)有深厚的感情,與武昌紅樓更有著不解之緣。徐凌喆表示:“辛亥百年紀念時我剛滿八歲,和家人在紅樓前拍過一張合影,珍藏至今。沒想到長大后,我竟成為了紅樓的優(yōu)秀志愿者。辛亥革命博物院是我奔赴夢想的起點,也是我走向社會、服務社會的第一步。非常感謝社教老師對我的支持和幫助。通過這次大賽,我學習了歷史文化知識,提高了講解水平。未來,我將會以志愿服務為契機,以志愿講解為話筒,講好中國故事,傳承時代精神,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工作,更好的服務社會!”
我院一直高度重視志愿者隊伍的培養(yǎng)工作,長期面向社會招募、培訓志愿者,每年暑假還定期開展小小講解員招募工作。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院充分發(fā)揮陣地優(yōu)勢,為志愿者們提供展示自我、服務社會的平臺,同時,為廣大志愿者提供專業(yè)指導和培訓,助力志愿者們在各類比賽和活動中不斷提升、挑戰(zhàn)自己。歡迎更多熱愛博物館事業(yè)的有志青年加入到“首義之光”志愿服務隊,為傳承首義精神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