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論文目錄索引
論著 | 作者 | 出版社 | 時間 | 備注 |
試論湖北新軍向革命的轉(zhuǎn)化 | 李天松 陳禎璉 | 《武漢大學學報》第5期;吳劍杰主編《辛亥革命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第1版) | 1981年 1991年9月 | |
湖北軍政府初期的財政措施 | 李天松 陳禎璉 | 《江漢論壇》第10期 | 1983年 | |
一塊記錄辛亥革命史實的木刻畫版 | 梁華平 | 《文物天地》1994年第5期;《年畫藝術(shù)叢刊》1986年2、3期合刊轉(zhuǎn)載。 | 1984年 | |
革命紀念館的宏觀工作方針和重點 | 梁華平 | 《博物館工作》1986年第3期;《中國博物館通訊》1986年第3期轉(zhuǎn)載 | 1985年 | |
談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復原陳列 | 陳禎璉 | 湖北省博物館學會秘書處編印《博物館學會文選》 | 1985年 | |
試論博物館人才的知識結(jié)構(gòu) | 王興科 | 《博物館工作》 | 1986.3 | |
勵志會成立年月考——兼訂紅葉館送別會日期 | 梁華平 | 兩湖地區(qū)紀念辛亥革命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辛亥革命研究通訊》第32期 | 1986 | |
劉復基與武昌起義 | 梁華平 | 兩湖地區(qū)紀念辛亥革命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收入《辛亥革命研究及其它》,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年1 0月版;《武昌首義中的智囊劉復基》天地出版社1997年3月版 | 1986 | |
中山艦——近代史的見證 | 梁華平 | 《文物天地》1996年第6期 | 1986年 | |
中山艦服役簡史 | 梁華平 | 《湖北文史資料》1996年第6期 | 1986年 | |
孫中山銅像漫記 | 梁華平 | 《長江日報》,1986年12月10日 | 1986年 | |
試論地方志在博物館工作中的作用 | 雷鳴 | 《中國博物館學會第二次年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 | 1986年 | |
紅樓頌中山 | 王興科 | 《湖北日報》 | 1986.11.14 | (合著,執(zhí)筆) |
紀念性博物館的發(fā)展方向 | 王興科 | 《博物館研究》 | 1988.1 | |
端方之死置疑——與楊林同志商榷 | 嚴威 | 《書刊導報》 | 1988.1.21 | |
黃興乃黃庭堅后裔 | 王興科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1988.7.16 | |
有關(guān)章太炎被囚北京的舊檔案 | 陳禎璉 王興科 | 《團結(jié)報》 | 1988.10.29;11.1 | |
武昌起義中舊軍官扮演的角色 | 王興科 | 湖北省社會科學聯(lián)合會編《辛亥兩湖史事新論》(湖南人民出版社第1版) | 1988.12. | |
勵志會成立年月考——兼訂紅葉館送別會日期 | 梁華平 | 《辛亥革命史研究會通訊》第32期 | 1988.12 | |
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巍巍見證“中山艦” | 梁華平 | 《協(xié)力》第12期 | 1988年 | |
辛亥革命烈士劉靜庵及其畫像 | 梁華平 | 《四川文物》,第3期 | 1988年 | |
“韻目代日"所代陰、陽歷日辨析法 | 梁華平 | 《武漢科技報》1988年6月25日 | 1988年 | |
現(xiàn)代史上三大事件的見證——中山艦 | 梁華平 | 《長江日報》 | 1988.5.1 0 | |
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巍巍見證“中山艦” | 梁華平 | 《協(xié)力》第12期 | 1988年 | |
辛亥革命烈士劉靜庵及其畫像 | 梁華平 | 《四川文物》,第3期 | 1988年 | |
“韻目代日"所代陰、陽歷日辨析法 | 梁華平 | 《武漢科技報》1988年6月25日 | 1988年 | |
現(xiàn)代史上三大事件的見證——中山艦 | 梁華平 | 《長江日報》 | 1988.5.1 0 | |
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巍巍見證“中山艦” | 梁華平 | 《協(xié)力》12期;《文摘周報》轉(zhuǎn)載 | 1988年 | |
黃興的政黨政治主張 | 王興科 | 《團結(jié)報》 | 1989.9.16;9.19 | |
辛亥革命黨人中的智囊劉復基 | 梁華平 葉素珍 | 《武漢文史資料》第1輯 | 1989年 | |
紀念重大歷史事件周年與紀念館的相互影 | 陳禎璉 | 湖北省博物館學會編《博物館學論文選》(2)(武漢大學出版社第1版) | 1989.5 | |
論革命紀念館的微觀工作重點 | 梁華平 | 湖北省博物館學會編《博物館學論文選》(2)(武漢大學出版社第1版) | 1989.5 | |
博物館藏品的科學使用 | 劉昕 | 湖北省博物館學會編《博物館學論文選》(2)(武漢大學出版社第1版) | 1989.5 | |
記秋瑾與她的母親 | 梁華平 | 《文史雜志》,1989年第5期;《文摘報》,1989年10月12日轉(zhuǎn)載 | 1989年 | |
陳夔龍倡議重修黃鶴樓 | 梁華平 | 《協(xié)力》,1989年第12期 | 1989年 | |
“秋瑾女俠遺容及就義圖”照片 | 梁華平 | 《文史報》1989年第一期 | 1989年 | |
張祝南軍旅詩雜議 | 嚴威 | 《武漢學刊》第1期 | 1990年 | |
論黃興的革命詩聯(lián) | 蔡漢寧 | 《江漢論壇》第6期 | 1990年 | |
章太炎被移拘龍泉寺時間辨正 | 王興科 | 《近代史研究》 | 1990.1 | |
紅樓的興建與湖北咨議局 | 梁華平 | 《武漢文史資料》1990年第2期 | 1990年 | |
《經(jīng)鏗黃氏家譜》與黃興家世 | 王興科 | 《黃興研究》(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第1版) | 1990.8 | (合著,執(zhí)筆) |
黃興放棄武昌說無庸置疑 | 嚴威 | 《辛亥革命史研究會通訊》第36期 | 1990.9 | |
城市規(guī)劃發(fā)展的佐證與借鑒——評1923年《漢口市政建筑計劃書》 | 王曉鳴 蔡漢寧 | 《城市規(guī)劃》第5期 | 1991年 | |
同國際友人交談辛亥革命 | 林奇 | 《武昌文史》第7輯(中國文史出版社第1版) | 1991.8 | |
論亡清的歷史契機與武昌起義 | 梁華平 | 《學習與實踐》第10期 | 1991年 | |
辛亥湖北軍政府管制與人事三題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研究》 | (武漢大學1991.9);《理論月刊》1991.10 | |
王漢烈士畫像的由來 | 梁華平 | 《長江日報》1991年10月6日 | 1991年 | |
黃興與呂大森 | 梁華平 | 《領(lǐng)袖與群論.黃興與各方人物》,武漢大學出版社1 99 1年版 | 1991年 | |
論博物館的本質(zhì) | 梁華平 | 《中國博物館》1 992年第2期發(fā)表;《四川文物》1 993年第1期轉(zhuǎn)載;入選《博物館研究論文選》,西北大學出版社1 994年6月版 | 1992年 | |
論博物館的文化本質(zhì) | 王興科 | 《中國博物館學會成立十周年紀念暨學術(shù)討論會文集》 | (紫禁城1993.1) | |
武昌紅樓與辛亥名流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1993.1 | |
黃興世系考略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1993.2 | |
論盛宣懷早期創(chuàng)辦湖北煤鐵礦務夭折的主觀原因 | 梁華平 | 《江漢論壇》第3期; | 1993年 | |
宋慶齡史事新證二則 | 梁華平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第2期;《廣東社會科學》第6期 | 1993年 | |
王葆心在辛亥革命中 | 甘駿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第2期 | 1993年 | |
王漢烈土遺詩《別內(nèi)》評介 | 劉昕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第2期 | 1993年 | |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的建筑特色 | 張維英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第2期 | 1993年 | |
試論湖北軍政府的輿論宣傳 | 黃春華 | 《江漢論壇》第11期 | 1993年 | |
試論武昌首義的地利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紀念辛亥革命80周年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文集》 | (中華書局1994.3) | |
放棄武昌與黃興評價 | 王興科 | 《近代史研究》增刊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1994) 1994.3 | |
專家學者獻良策 規(guī)劃紅樓新藍圖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研究及其它》 | (武漢大學1994.10) | |
黃興《七律一首?和譚人鳳》賞析 | 朱保平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第1期 | 1994年 | |
略論博物館價值及其開發(fā) | 梁華平 | 《中國博物館》第1期 | 1994年 | |
博物館提高效益的一條重要途徑 | 李甫斌 | 《文化大世界》第4期 | 1994年 | |
湘軍鄂勇智字營考實 | 梁華平 | 湖北太平天國史研討會論文,《太平天國研究論文集》武漢大學 | 1994年版 | |
宋慶齡論孫中山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1995.2 | |
宋慶齡論辛亥革命 | 王興科 | 《團結(jié)報》 | 1995.10.4 | |
中山艦金口蒙難記 | 梁華平 | 《武漢文博》1 995年第3期 | 1995年 | |
葉劍英抗戰(zhàn)初期在武漢 | 王興科 | 《江漢大學學報》 | 1996.1 | |
《吳氏家譜》記述的吳兆麟生平及其家世資料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1996.2 | |
一項浩繁的學術(shù)工程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1996.3 | |
循著先輩的足跡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1996.3 | |
紅樓春秋 | 王興科 | 《湖北文史資料》 | 1996.10 | |
首義公園的變遷 | 王興科 | 《湖北文史資料》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1996.10 1997.3 | |
褒貶?借鑒——淺析孫中山對義和團運動和太平天國運動的態(tài)度 | 何廣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1996年第3期) | 1996年 | |
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座談會側(cè)記 | 王興科 | 《湖北文史資料》 | 1996.10 | |
描畫鮮活的辛亥人物群像——訪作家曾德厚 | 何廣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1996年第3期) | 1996年 | |
彭劉楊 | 何廣 | 《湖北文史資料》第48輯 | 1996年 | |
花園山火種 | 何廣 | 《湖北文史資料》第48輯 | 1996年 | |
片倉芳和談宋教仁研究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1997.2 | |
香港對武昌起義的反應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1997.2 | |
論孫中山反對不平等條約的政治態(tài)度 | 王興科 | 《愛國主義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 | (1997.6) | |
論蔡鍔民初的黨派關(guān)系和政治理念 | 王興科 | 《蔡鍔新論》 | 湖南人民1997.9 | |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赴臺舉辦“孫中山與武昌首義”展覽簡報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1997.4 | |
這也是一座“紅樓”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1997.4 | |
武昌首義中的智囊劉復基 | 梁華平 | 天地出版社1997年3月版。 | 1997年 | |
中山艦的文物價值及其意義 | 梁華平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1 997年第3期;收入《紀念武漢抗戰(zhàn)暨中山艦遇難60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 999年1月版。 | 1997年 | |
民國之門——武昌紅樓 | 王興科 | 《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 | 1998.5 | |
研究黃興的新視角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1999.4 | |
首義路上血與火之憶 | 何廣 | 《長江日報》1999年8月 | 1999年 | |
遙望南天 | 王興科 | 《劉望齡教授紀念集》 | 2000.11 | |
首義之炬 復興之光——風動漢上篇 | 王興科 | 《湖北畫報》 | 2001.3 | |
首義之炬 復興之光——武昌首義篇 | 王興科 | 《湖北畫報》 | 2001.5 | |
首義之炬 復興之光——中山足跡篇 | 王興科 | 《湖北畫報》 | 2001.6 | |
首義勝跡掠影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2001.3 | |
辛亥首義勝跡掠影 | 王興科 | 《世紀行》(增刊) | 2001.10 | |
雕版凝歷史 墨線繪共和——記一塊辛亥革命木板年畫雕版 | 劉昕 | 《武漢春秋》2001年第3期 | 2001年 | |
武昌起義是近代思想解放的必然結(jié)果 | 官薇 | 《湖北方志》2001年第5期 | 2001年 | |
廣采博集 再現(xiàn)歷史 | 王興科 | 《長江日報》 | 2002.4.9 | |
一件紀念辛亥武昌詐義的重要實物——戴忠林的“辛亥首義后裔聯(lián)勵會會員手冊” | 高利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2年第1期 | 2002年 | |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20年 | 李甫斌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2年第4期 | 2002年 | |
歷史的原色與歷史的畫卷——《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評介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2003.1 | |
1924年11月<廣州民國日報>關(guān)于孫中山北上的報道 | 梁華平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3年第1期 | 2003年 | |
論章太炎與黎元洪的友誼 | 黃春華 | 《江漢論壇》2003年第10期 | 2003年 | |
武昌紅樓建筑風格探源 | 何廣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3年第3期 | 2003年 | |
楹聯(lián)中的“共和”——<共和新楹聯(lián)>類編介紹 | 黃春華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3年第1期 | 2003年 | |
對辛亥革命博物館文物征集工作的思考 | 黃春華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3年第3、4期合刊 | 2003年 | |
還原歷史 再現(xiàn)真實——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修復記略 | 李甫斌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3年第3、4期合刊 | 2003年 | |
精心打造首義文化品牌——“武漢市弘揚首義文化暨首義文化園建設方案研討會”紀要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2004.1 | |
百年之謎 水落石出——《慈禧是山西長治人》評介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2004.2 | |
一代名艦“中山艦” | 梁華平 | 《華商》,2004年第10期 | 2004年 | |
第一幅完整構(gòu)架漢口商業(yè)大都市的宏偉藍圖——解讀孫武的<漢口市政建設計畫書> | 嚴威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4年第1期 | 2004年 | |
談科學補習所 | 余漢濤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4年第1期 | 2004年 | |
談談辛亥革命時期鄂軍都督府前的一幅標語 | 何廣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4年第1期 | 2004年 | |
“精神如現(xiàn)”牌匾探源 | 李甫斌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4年第3期 | 2004年 | |
黎元洪與北伐黔軍的命運 | 嚴威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4年第4期 | 2004年 | |
張之洞的教育思想對湖北的深遠影響 | 官薇 | 《湖北方志》2004年第1期 | 2004年 | |
紅樓的價值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2005.4 | |
締造共和——武漢篇 | 梁華平 | 《孫中山的足跡》,南京出版社2005 年6月版 | 2005年 | |
黎元洪與民初政爭 | 嚴威 | 《鄂州大學學報》2005年第12卷第5期 | 2005年 | |
孫中山的體育思想和實踐 | 李媛麗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5年第3期 | 2005年 | |
首義遺址的整合 | 朱保平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5年第4期 | 2005年 | |
武昌地區(qū)首義遺跡資源的整合 | 吳華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5年第4期 | 2005年 | |
辛亥革命博物館的外向合作之路 | 何廣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第4期 | 2005年 | |
首義文化及相關(guān)概念界說 | 王興科 | 《學習與實踐》 | 2006.10 | |
辛亥武昌首義遺跡、遺址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可行性研究 | 梁華平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3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光明日報>2007年11月25日版。 | 2006年 | |
由“漢口華商賽馬公會地界碑”談起 | 熊聞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6年第2期 | 2006年 | |
談談辛亥武昌首義文化區(qū)建設規(guī)劃的設想 | 梁華平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6年第3期 | 2006年 | |
張竹君與陽夏保衛(wèi)戰(zhàn) | 陳予安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6年第3期 | 2006年 | |
鄂軍都督府中炮考 | 何廣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6年第4期 | 2006年 | |
首義遺址遺跡與博物館建設 | 黃春華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6年第4期 | 2006年 | |
簡論博物館“公眾喜愛”理念 | 梁華平 | 《近代中國與文物》2006年第2期,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西部博物館論壇文集》,三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 2006年 | |
首義文化資源述略 | 何廣 | 《辛亥革命史叢刊》總13輯(湖北人民出版社) | 2006年 | |
辛亥革命珍貴文物巡禮 | 何廣 | 《長江日報》2006年10月9日 | 2006年 | |
禮炮差點毀了都督府 | 何廣 | 《長江日報》2006年10月6日 | 2006年 | |
公共圖書館建設趨勢淺談 | 李雪梅 |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6年第6期 | 2006年 | |
淺談徐恕藏書 | 徐力田 | 《圖書情報論壇》2006年第4期 | 2006年 | |
辛亥首義文化資源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3輯(湖北人民 | 2007年 | (合著,課題組副組長) |
保護首義文化遺產(chǎn) 彰顯武漢名城風采 | 李媛麗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7年第1期 | 2007年 | |
“首義都督黎元洪研討會”會議紀要 | 何廣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7年第3期 | 2007年 | |
陽夏戰(zhàn)爭中的民軍敢死隊 | 袁磊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7年第4期 | 2007年 | |
民國“湖北三怪”之石瑛 | 李媛麗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7年第2期 | 2007年 | |
淺談建設和諧文化 | 蔡艷青 | 《楚天主人》2008年第8期 | 2008年 | |
探尋城市之根 詮釋武漢歷史 | 何廣 | 《武漢文博》2008年第1期 | 2008年 | |
雁門郡《田氏七修宗譜》資料輯錄 | 黃春華輯錄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08年第2、3期 | 2008年 | |
武漢——名副其實的共和第一城 | 何廣 | 《和諧》第5輯 | 2008年 | |
漫談修辭在講解中的運用——以講解辛亥革命博物館為例 | 陳小飛 | 《武漢文博》2008年第4期 | 2008年 | |
第三屆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學者論壇綜述 | 何廣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2009年第4期 | |
從兩件文物看張之洞與士流 | 何廣 | 《武漢文史資料》 | 2009年第10期 | |
分歧的解讀:紀念中的“辛亥革命”(1912年-1949年) | 何廣 | 《湖北社會科學》 | 2009.1 | |
第二屆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學者論壇綜述 | 何廣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2009年第1期 | |
大甓小識 | 陳小飛 | 《武漢文博》 | 2009.4 | |
恢復“張之洞路”及其他 | 石勁松 | 《武漢文博》 | 2009.4 | |
鐘山風雨八十年 | 官薇 | 《湖北文化》 | 2009年第3期 | |
辛亥革命前后畢業(yè)考試制度分析 | 李媛麗 | 《辛亥革命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 | 2009年 | |
簡論博物館“公眾喜愛”理念 | 梁華平 | 《中國紀念館集萃 文博縱論》 | 2009年 | |
論博物館產(chǎn)業(yè)化 | 王興科 | 《中國紀念館集萃 文博縱論》 | 2009年 | |
建設武昌歷史文化名城 籌備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活動 | 梁華平 | 《武昌發(fā)展研究中心年會論文匯編》 | 2009年 | |
“五國領(lǐng)事中立布告”實物探析 | 袁磊 | 《辛亥革命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 | 2009年 | |
“孫中山、宋慶齡紀念地聯(lián)席會”述略 | 梁華平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2010.4 | |
打造辛亥革命武昌首義文化品牌論述 | 梁華平 | 《辛亥革命百年論壇文集》 | 2010年 | |
同懷與共進:辛亥百年頌中山赴臺特展側(cè)記 | 何廣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2010.2 | |
止沸——湖北當局對1908年漢口攤販風潮之處理 | 何廣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4輯 | ||
締造楚人的傳奇——品讀《城市英雄武昌首義世紀讀本》 | 何廣 | 《長江日報》 | 2010.11.21 | |
《余祖言詩文稿》中的辛亥史事 | 李群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2010.4 | |
同懷與共進 ——記2010臺灣湖北周《辛亥百年頌中山——孫中山與湖北特展》赴臺展出 | 何廣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10年第2期 | 2010年 | |
首義文化及相關(guān)概念界說 | 王興科 | 《中國紀念館集萃 學術(shù)文萃》 | 2010年 | |
拓寬思路 攜手共建 開創(chuàng)公益講座新局面 | 賀定安饒學鋒 | 《全國公共圖書館講座工作論文集》 | 2010年 | |
武漢抗戰(zhàn)遺存“保衛(wèi)大武漢”的見證 | 李媛麗 | 《中國文化遺產(chǎn)》2010年第1期 | 2010年 | |
湖北文化共享工程服務新農(nóng)村建設實踐與思考 | 賀定安 | 《公共文化服務的創(chuàng)新與跨越》 | 2010年 | |
歷史上對“辛亥革命”的紀念和解讀 | 何廣 | 《北京日報》 | 2011.2.21 | |
舊影新篇——《流年似水——舊上海廣告月份牌寫真展》赴臺展出紀實 | 王興科 | 臺北《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第27期 | 2011年5月16日 | |
鄂軍政府初期經(jīng)費概探 | 梁華平 |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1年 | |
貌合神離:民元的辛亥紀念 | 何廣 |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1年 | |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tǒng)時期的社會革新 | 梁華平 | 《總統(tǒng)府展覽研究》2011年第2期 | 2011年 | |
辛亥革命與福州 | 梁華平 | 《辛亥革命與福州》海峽書局2011年出版 | 2011年 | |
臺灣同胞參訪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紀事 | 梁華平 | 《承志 鑄魂 興城》 | 2011年 | |
構(gòu)建公共文化體系 科學服務和諧社會 | 賀定安 王一鳴 | 《圖書情報論壇》2011年第6期 | 2011年 | |
年畫中的辛亥演義 | 何廣 | 《中國藝術(shù)報》2011年4月1日 | 2011年 | |
鄂軍教導團的榮耀 | 何廣 | 《中國收藏》2011年第10期 | 2011年 | |
錢幣中的辛亥記憶——以北洋時期發(fā)行的金屬幣為例 | 何廣 | 《武漢金融》(湖北錢幣專刊)2011年第12期。 | 2011年 | |
透過名人題詞看博物館的價值——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為例 | 何廣 | 《博物館與城市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 | 2011年 | |
辛亥革命首義精神對社會轉(zhuǎn)型期民生問題的啟示 | 李雪梅 | 《圖書館服務與資源共享》 | 2011年 | |
民國之門——湖北咨議局舊址 | 李媛麗 | 《辛亥革命紀念建筑》 | 2011年 | |
辛亥革命武昌首義事略 | 葉先培 | 《湖北黨建》 | 2011年 | |
展現(xiàn)名艦歷史 弘揚愛國精神 | 李媛麗 | 《湖北日報》2011年11月11日 | 2011年 | |
以孫中山紀念地的名義——我的三次臺北展覽之旅 | 王興科 | 國家文物局編《海峽兩岸文物交流20年紀念文集》, | 2012.12 | |
辛亥鄂軍都督府“謀略處”考辨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史研究會、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編《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5輯(湖北人民出版社第1版 | 2012.11 | |
本館介紹 | 袁磊 | 《2012年湖北博物館年鑒》 | 2012年 | |
以數(shù)字化館藏特色文物 構(gòu)建現(xiàn)代數(shù)字博物館 | 賀定安 | 《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2012年論文集》 | 2012年 | |
時人遺稿中的民初史實 | 李群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第4期 | 2012年 | |
簡述海軍在陽夏戰(zhàn)爭中的轉(zhuǎn)變 | 李邱軍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12年第2期 | 2012年 | |
你看,你看,月亮的臉——論唐群英社會形象的演變 | 何廣 | 省社聯(lián)舉辦的第五屆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學者論壇論文 | 2012年 | |
論文:千紅萬紫一枝鮮——淺論紀念館展覽活動中的特色彰顯(合著) | 何廣 | 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2012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 | 2012年 | |
博物館公共審美談 | 王興科 | 《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2013年年會論文集》湖北人民 | 2013年 | |
平實的力量——《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策劃創(chuàng)作談 | 王興科 | 《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2014年年會論文集》(湖北人民) | 2014年 | |
平實本色見精神——《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的風格追求 | 王興科 | 《湖北文化》 | 2014.6 | |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 葉先培 | 《武漢指南城市服務》 | ||
“流年似水展”綜述 | 王興科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 | ||
革命的祭品 | 何廣 | 《中國收藏》 | ||
辛亥革命首義精神對社會轉(zhuǎn)型期民生問題的啟示 | 李雪梅 | 《圖書館服務與資源共享》 | ||
衣香鬢影里尋覓憶百年 | 李雪梅 | 《楚天都市報》 | ||
本館介紹 | 袁磊 | 《湖北年鑒2011》 | 2011年 | |
本館介紹 | 袁磊 | 《湖北博物館年鑒》 | ||
辛亥革命武昌首義事略 | 葉先培 | 《湖北黨建》 | ||
臺灣有個辛亥首義同志會 | 葉先培 | 《人民網(wǎng)》 | ||
《旗袍誘惑》圖文 | 陳威 | 風雅隨州專版攝影《湖北旅游》 | ||
辛亥百年專版攝影 | 陳威 | 《湖北旅游》 | ||
《革命的祭品》攝影 | 陳威 | 《中國收藏》 | ||
首義之地看紅樓 | 陳小飛 | 《湖北精華旅游指南》 | ||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 陳小飛 | 《武漢旅游寶典》) | ||
簡述海軍在陽夏戰(zhàn)爭中的轉(zhuǎn)變 | 李邱軍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第二期》 | ||
淺談博物館人力資源管理(合著) | 李邱軍 | 《2012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研討論文集》 | 2012年 | |
續(xù)修四庫全書史部提要樣稿 | 何 廣 | 《中國文化研究》 2013 年第2期 | 2013.2 | 合 著 |
武昌首義文化品牌的內(nèi)涵及繼續(xù)打造的意義 | 梁華平 李媛麗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13年第1期 | 2013.3 | |
磨磚作硯憶怪人 | 陳小飛 | 《中國收藏》2013年第5期 | 2013.5 | |
宋慶齡對國民革命的貢獻 | 梁華平 | 2013年10月25日 第二次“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論文集 | 2013.10 | |
博物館公共審美談 | 王興科 | 《博物館與社會教育——2013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 | 2013.11 | |
論博物館社會教育的“淺出” | 何 廣 | 《博物館與社會教育——2013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 | 2013.11 | |
倫博物館文化產(chǎn)品營銷中的社會教育 | 陳小飛 | 《博物館與社會教育——2013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3.11 | |
就如何做好我館宣教工作談幾點建議 | 李邱軍 | 《博物館與社會教育——2013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 | 2013.11 | |
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的思考 | 王智敏 | 《吉林畫報?教育百家》2013年11期 | 2013.11 | |
論辛亥革命知識與博物館和學校教育的融合 | 魏德勛 | 《博物館與社會教育——2013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3.11 | |
出路——晚清湖北青年士子的人生選擇 | 何 廣 | 《第六屆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 | 2013 | |
共識與歧見——論孫中山民元訪鄂的社會反響 | 何 廣 | 《孫中山與宋慶齡研討會論文集》 | 2013 | |
淺談<紀念辛亥革命武昌首義100周年專版地圖>編制特點 | 何 廣 | 《城鄉(xiāng)建設》 2013 年第27期 | 2013. | 合 著 |
本館介紹 | 袁 磊 | 《2012年湖北博物館年鑒》 | 2013 | |
武昌收益與三場火災之關(guān)聯(lián)探析 | 吳 華 | 《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6期 | 2013 | |
尋幽探微話文博—梁華平<近世文史微探> | 何 廣 | 《武漢文博》2014年第一期 | 2014.3 | |
講解比賽芻議 | 黃春華 | 《武漢文博》2014年第1期 | 2014.3 | |
將軍百年后—淺論藍天蔚生平記述中的形象塑造 | 何 廣 | 《近代史學刊》第11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 | 2014.5 | |
我在長崎歷史博物館當研修生 | 黃春華 | 《中國文物報》2014年7月8日 | 2014.7.8 | |
議員公所復原維修工程 | 黃春華 | 《中國建設》2014年08期 | 2014.8 | |
守望紅樓—讀王興科著<走過紅樓文集> | 何 廣 | 《中國文物報》2014年8月15日 | 2014.8.15 | |
時代筆墨:辛亥志士熊秉坤首義自述研究 | 何 廣 | 《七屆辛亥革命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 | 2014.10 | |
離異交集兩黃陂—黎元洪與藍天蔚關(guān)系述論 | 何 廣 | 《黎元洪研究學生座談會論文集》 | 2014.10 | |
談談打造特色紀念館的點滴體會 | 梁華平 | 《博物館與可移動文物普查——2014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 | 2014.10 | |
平實的力量 | 王興科 | 《博物館與可移動文物普查——2014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 | 2014.10 | |
弘揚辛亥首義 展覽推陳出新 | 王興科 | 《中國文物報》2014年10月18日 | 2014.10 | |
展覽里的黎元洪 | 王興科 | 《黎元洪研究學術(shù)座談會論文集》 | 2014.10 | |
新形勢下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的思考 | 黃春華 | 《博物館與可移動文物普查——2014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 | 2014.10 | |
加強績效考評 促進博物館免費開放工作 | 王衛(wèi)華 | 《博物館與可移動文物普查——2014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4.11 | |
做好藏品保管工作,提高我館藏品管理水平 | 李邱軍 | 《博物館與可移動文物普查——2014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4.11 | |
實踐工作中的文物藏品征集 | 李媛麗 | 《博物館與可移動文物普查——2014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4.11 | |
淺談革命紀念館如何讓觀眾動起來 | 袁 磊 | 《博物館與可移動文物普查——2014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4.11 | |
紙質(zhì)文物攝影技術(shù)初探 | 陳 威 | 《博物館與可移動文物普查——2014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4.11 | |
兩件歷書藏品 | 何 廣 | 《團結(jié)報》2014年12月30日 | 2014.12.30 | |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 陳小飛 | 2014年《武漢旅游寶典》 | 2014 | |
湖北博物館年鑒2013 | 袁 磊 | 《湖北博物館年鑒:2013》 | 2014 | |
宋恩峰荊楚講壇把脈長期上網(wǎng)病 | 葉先培 | 《湖北日報》2015年7月20日03版 | 2015.7.20 | |
貫徹落實《博物館條例》 強化社會服務功能 | 黃春華 | 《讓博物館的藏品活起來——2015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5.11 | |
舊址類博物館如何讓文物“活”起來 | 黃春華 | 《讓博物館的藏品活起來——2015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5.11 | |
靜觀默識品佳妙——論博物館的“靜” | 何 廣 | 《讓博物館的藏品活起來——2015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5.11 | |
從藏品到產(chǎn)品 | 陳小飛 | 《讓博物館的藏品活起來——2015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5.11 | |
集思廣益 打破壁壘 做觀眾“看得懂”的展覽 | 袁 磊 | 《讓博物館的藏品活起來——2015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5.11 | |
新博物館學下的藏品利用與思考 | 黃 婧 | 《讓博物館的藏品活起來——2015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5.11 | |
尋求多種展覽和宣傳手段,讓文物藏品“活起來” | 熊 聞 | 《讓博物館的藏品活起來——2015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5.11 | |
一次聯(lián)合辦展的新探索 | 黃春華 | 《武漢文博》2015年4期 | 2015.12 | |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觀眾情況分析 | 黃春華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15年展覽???/span> | 2015.12 | |
“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講解詞 | 黃春華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15年展覽專刊 | 2015.12 | |
一個陳列的邊際效用遞增樣本 | 何 廣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15年展覽???/span> | 2015.12 | |
建立以支出績效為核心的項目管理新模式 | 王衛(wèi)華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15年展覽???/span> | 2015.12 | |
立足觀眾感受 打造精品展覽 促進紀念館發(fā)展 | 陳 曦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15年展覽專刊 | 2015.12 | |
“為天下先展覽‘新’”之我見 | 李邱軍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15年展覽???/span> | 2015.12 | |
形式多樣 服務主體——談“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的衍生服務和衍生產(chǎn)品 | 袁 磊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15年展覽???/span> | 2015.12 | |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社會教育功能實現(xiàn)的途徑 | 葉先培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15年展覽專刊 | 2015.12 | |
博物館紀念品開發(fā)探析 | 葉先培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15年展覽???/span> | 2015.12 | |
對做好“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陳列展區(qū)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 | 熊 聞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15年展覽專刊 | 2015.12 | |
“近代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與演進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綜述 | 段君峰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15年第4期 | 2015.12 | |
論展品與觀眾的互動——以海上新裝四條屏廣告畫為例 | 黃 婧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15年展覽???/span> | 2015.12 | |
文物舊址展覽的實踐與思考——以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為例 | 吳 華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15年展覽???/span> | 2015.12 | |
從文化景觀視角看博物館在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的作用 | 段君峰 | “博物館與文化景觀”會議論文論文集 | 2015 | |
我所認識的名譽館長 | 王興科 | 《章開沅先生九秩華誕紀念文集》,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 2015 | |
篤實:經(jīng)鏗黃氏家風 | 黃春華 | 《展覽研究》2016年1期 | 2016.1 | |
孫中山的元旦:開元 | 黃春華 | 人民政協(xié)網(wǎng) 2016年1月5日 | 2016.1.5 | |
鄂軍都督府舊址主樓塔樓形狀考證 | 黃春華 | 《中國文物報》2016年1月22日 | 2016.1.22 | |
談博物館與學校教育的融合創(chuàng)新——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為例 | 魏德勛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16年第1期,《2016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論文集》 | 2016.4 | |
“士官三杰”與辛亥革命 | 何 廣 | “紀念辛亥革命105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6.10 | |
指定管理者制度下的日本博物館 | 王衛(wèi)華 | 2016年1月19日《中國文物報》博物館周刊?研究專版 | 2016.1.19 | |
無可奈何花落去——清末載灃政治生涯初探 | 段君峰 | “紀念辛亥革命105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6.10 | |
由民國時期的廣告月份牌管窺辛亥革命帶來的社會變化 | 李媛麗 | “紀念辛亥革命105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6.10 | |
田桐與辛亥革命 | 黃春華 | 2016年“紀念辛亥革命105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6.10 | |
革命與報刊:《大漢報》的政治傾向演變研究 | 董芙蓉 | “紀念辛亥革命105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6.10 | |
《漢口中西報》關(guān)于湖北咨議局的幾則報道 | 嚴 威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16年3期 | 2016.10 | |
一組與孫中山有關(guān)的文物 | 黃春華 | 《人民政協(xié)報》2016年11月12日 | 2016.11.12 | |
陳列展覽--博物館整體水平的綜合體現(xiàn) | 黃春華 | 《博物館與陳列展覽:2016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6.11 | |
陳列展覽標題芻議 | 何 廣 | 《博物館與陳列展覽:2016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6.11 | |
從器物上的雙旗標識管窺民國時期的政治紛爭 | 李媛麗 | 《博物館與陳列展覽:2016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6.11 | |
解讀密碼:陳列展覽中觀眾留言管窺 | 王衛(wèi)華 | 《博物館與陳列展覽:2016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6.11 | |
淺談陳列展覽的形式設計 | 李邱軍 | 《博物館與陳列展覽:2016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6.11 | |
以展陳創(chuàng)新激發(fā)博物館新活力 | 袁 磊 | 《博物館與陳列展覽:2016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6.11 | |
革命性紀念館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初探——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為例 | 黃玉霜 | 《博物館與陳列展覽:2016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6.11 | |
湖北省博物館年鑒?2015 | 黃玉霜 | 《湖北博物館年鑒2015》,長江出版社 | 2016.11 | |
淺談博物館陳列展覽檔案管理工作 | 蒲 依 | 《博物館與陳列展覽:2016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6.11 | |
從文化景觀視角看博物館再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的作用 | 朱祥德 段君峰 | 《博物館與陳列展覽:2016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6.11 | |
微信平臺在博物館中的應用分析 | 董芙蓉 | 《博物館與陳列展覽:2016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6.11 | |
博物館臨時展覽內(nèi)容設計芻議 | 段君峰 | 《博物館與陳列展覽:2016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6.11 | |
略論藏品研究對陳列展覽的促進 | 黃 婧 | 《博物館與陳列展覽:2016年湖北省博物館協(xié)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 | 2016.11 | |
孫中山先生的精神財富 | 黃春華 | 《辛亥革命研究動態(tài)》2016年4期 | 2016.12 | |
臺灣有個辛亥首義同志會 | 葉先培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
淺談拓片延香館帖長卷的裝裱與修復 | 李邱軍 | 2015-2016文物修復研究 | 2016 | 合著 |
藍天蔚生平概述 | 何 廣 | 《藍天蔚年譜長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 2016 | |
1912年中山先生訪鄂的震蕩波 | 何 廣 | 臺北《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2016年總第44、45期。 | 2016 | |
貌合神離:民元的辛亥紀念 | 何 廣 |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辛亥革命與百年中國》,第四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