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院潘洪鋼研究員到我館三論辛亥革命與駐防八旗

發(fā)布時間:2018 年 03 月 28 日 | 文章作者:研究部 | 瀏覽次數(shù):1225

2018-03-28

3月27日下午,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新浪特約專欄作家潘洪鋼應邀,在我館學術報告廳作了主題為“三論辛亥革命與駐防八旗”的學術講座。

潘教授指出,辛亥革命時期,革命黨人對駐防八旗并未進行大規(guī)模屠殺,而是根據(jù)各地情況對旗產(chǎn)、旗人進行了略有不同的處置。大體上,各地對旗產(chǎn)進行了沒收,部分用于辦工廠等維持旗人生計,部分用于軍費、城市建設等,也有些被貪污。對于旗人,則推行了化整為零、化旗為民、化兵為農(nóng)的政策,一方面確實達到了使旗營人口分散,不再對新政權構成威脅的效果;另一方面,對于旗人來說,卻是一段慘痛的經(jīng)歷。辛亥革命后,各地旗人因經(jīng)歷了不同的發(fā)展道路,其生存狀態(tài)也不盡相同,有比較貧困的,也有部分“小康”之家、甚至出現(xiàn)了不少旗人世家。

講座由副館長黃春華主持。我館干部職工及武昌辛亥革命研究室的部分同仁聆聽了講座,此外講座還吸引了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的學生代表參加。報告廳內(nèi)座無虛席,講座結(jié)束后,部分聽眾與潘教授進行了積極互動。潘教授最后指出,歷史是多元的、立體的、復雜的,這種復雜演變有著它固有的原因,至今仍然影響著中國族群發(fā)展與演變,啟迪著我們不斷認識歷史和展望未來;同時也提醒我們,學術研究不能只關注一面,視角不同,看到的東西也就會不同。(段君峰、陳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