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膽琴心——辛亥名人翰墨展》亮相臺北孫中山紀念館(2014.12.11)
2015-05-10
12月6日至21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的《劍膽琴心——辛亥名人翰墨展》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展出。
推翻中國數(shù)千年君主專制制度,開啟中國近代民主共和新紀元的辛亥革命,容易讓觀眾聯(lián)想到無數(shù)革命志士金戈鐵馬搏殺疆場,令人油然而生勇武豪俠之氣,實際上,辛亥革命領導人和參加者不少都深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熏染,富有風雅情懷。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舉辦《劍膽琴心——辛亥名人翰墨展》,正是以一個全新的視角,用辛亥名人的書畫作品,引領觀眾注意到辛亥名人任俠表象背后的儒雅風度。
39幅作品都來自該館的館藏寫真,不少為初次展出。孫中山先生視“博愛”、“天下為公”的大同思想為“人類寶筏,政治極則”,這也是他一生書寫最多的墨寶,本次展出了孫中山兩幅“博愛”和一幅“天下為公”。黃興書法得蘇東波、顏真卿筆意,自成一體,展出的四條屏不僅是藝術精品,還表達了他反清革命之志。宋教仁的書法存世較少,其“存誠自不妄語始,定性惟治怒字難”是一幅書法、意蘊俱佳的修身聯(lián)語。辛亥殉難的大將軍吳祿貞所作錄昆陽詩的條幅,可想見其儒雅之狀。首義都督黎元洪所書“得天獨厚”,字如其人,厚實端正,得顏體書法精妙。展品中有于右任的“頂天立地繼往開來”對聯(lián),譚延闿草書王羲之十七帖四條屏,首義志士、書法家喻育之“楚天極目”橫批。除書法外,還有武昌首義志士、畫家蔣蘭圃的松鶴圖,武昌首義志士黃申薌的墨竹圖,彭養(yǎng)光、曹亞伯所書扇面,向巖尺牘等藝術形式。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與臺北孫中山紀念館是兩岸重要的孫中山先生紀念地,二十年來,多有文化交流活動,本次展覽也是該館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舉辦的第四次展覽。展覽展出后,民眾反響熱烈。(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