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博物館2018年度工作報告

發(fā)布時間:2020 年 09 月 04 日 | 文章作者: | 瀏覽次數(shù):3608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辛亥革命博物館在新一屆館黨委帶領下,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突出聚焦主業(yè),博物館影響力、競爭力和凝聚力不斷提升,呈現(xiàn)出人心思進、人心思上、昂揚進取的良好態(tài)勢。榮獲第六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稱號,2017—2018年度市級文明單位,武昌區(qū)平安單位建設先進單位,位列“中國百強博物館口碑榜”,入選2018年度“百館百企對接計劃”扶持單位名單。原創(chuàng)展覽“締造先從江漢始——張之洞與武漢近代崛起”獲2017年湖北省博物館六大陳列展覽精品獎,博愛學堂——“小火花、大世界”系列活動獲“湖北省2015-2017年度中國博物館青少年優(yōu)秀教學設計方案”,2018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尋武漢寶藏講江城故事”演講比賽專業(yè)組一等獎,“2018年武漢市科普講解大賽暨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分獲一等獎、三等獎?,F(xiàn)將2018年的工作報告如下:

一、原創(chuàng)展覽亮點頗出

2018年精心策劃了一批有溫度、有影響力的原創(chuàng)展覽,全年共舉辦臨展11個,包括“馥郁綻芳華——晚清民國女性人物火花展”、“激揚青春創(chuàng)意江城——武漢2018年高校“畢業(yè)季”設計聯(lián)展”、“我愛我家——江城百姓生活40年變奏曲”、“2018年辛亥革命實物捐贈特展”、“大美武昌武昌大成——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攝影展”等。

國慶節(jié)前,推出“我愛我‘家’——江城百姓生活四十年變奏曲”。該展覽從普通老百姓的視角,通過面向社會征集的280件展品、100余張圖片,以編年體的方式展現(xiàn)了40年來武漢人民的生活變化,用民生小情去注解大時代,謳歌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配合展覽,我館還舉辦了“以圖說史——一個攝影家眼中的改革開放四十年”講座,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的參與;與媒體合作,舉辦了“我和武漢的城市故事”分享會,從“凡人小事”的視角,以“口述歷史”的形式訴說改革開放參與者、見證者的成長記憶和心理歷程。長江云、央視新聞+等平臺對分享會進行了全程網(wǎng)絡直播,在線觀看人數(shù)超過11萬人。該展覽觀眾量達30萬人次,各大媒體爭相來館報道,好評如潮。

5·18國際博物館日,我館與武漢多所高校合作,舉辦了“激揚青春創(chuàng)意江城——武漢2018年高校‘畢業(yè)季’設計聯(lián)展”暨“第四屆湖北省大學生文化創(chuàng)意設計大賽優(yōu)秀作品成果展”,此次展覽積極響應了武漢市政府提出的“百萬大學生留漢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號召,搭建了一個連接學子和社會的交流平臺,探索了博物館文創(chuàng)新渠道。配合展覽,我館還舉辦了多個沙龍,在線上推出“十佳作品獎”評選活動,點擊量近18萬。展覽展出2個月,共計接待觀眾15萬人次。今年,我館還將擴大影響,舉辦海峽兩岸青年設計聯(lián)展。

與收藏家再次合作,舉辦了“馥郁綻芳華——晚清民國女性人物火花展”。展覽展出晚清民國火花1000余枚,以形象生動的方寸貼畫展現(xiàn)晚清民國時期的女性風采,使觀眾感受社會進步的氣息。展覽形式設計新穎,并在展覽基礎上推出了系列社教活動,深得各界觀眾好評。

將原創(chuàng)展覽“武漢上空的鷹——紀念蘇聯(lián)空軍志愿隊特展”送至昆明市博物館展出,開啟了該展覽在全國巡展的序幕。

將“走向共和——辛亥革命歷史圖片展”、“那個年代的武漢——晚清民國明信片展”、“締造先從江漢始——張之洞與近代武漢”等優(yōu)秀原創(chuàng)展覽在“5·18國際博物館日”、“文化遺產(chǎn)日”、國際青年節(jié)、八一建軍節(jié)等期間送至學校、部隊、社區(qū)、企業(yè)等地巡展。

二、社教活動品牌凸顯

2018年接待觀眾總人數(shù)104萬人次,重要接待19批。同時新建了母嬰室,并在總服務臺配備有嬰兒車、輪椅、藥品、雨傘等便民服務設施。進一步優(yōu)化了參觀環(huán)境,提升了服務水平。

為了更好的弘揚首義精神,使更多的社會公眾走進博物館,感受辛亥革命歷史和武漢城市精神魅力,我館針對多元公眾需求,依托自身特色文化,融合館內(nèi)專家、講解員、志愿者等多種資源與智慧,于2018年10月推出特色教育品牌——“博愛學堂”。

舉辦了多種社教活動,包括在節(jié)假日推出“福犬迎春——博物館里過大年,來就有福”春節(jié)系列社教活動、“辛博陪您過小年——人人有福”、5·18國際博物館日有獎問卷調(diào)查;以臨時展覽為基礎,推出“馥郁綻芳華——晚清民國女性人物朗讀會”、“小小暢想家——武漢的昨天、今天、明天”、“晚清民國社會變遷——從頭到腳的變化”、“霓裳綻芳華”、“旗幟的故事”等。針對青少年開展教育項目,包括博愛學堂走進井岡山小學、博愛學堂暑期夏令營、“與軍運同行,爭當文明禮儀小主人”、“公共場所參觀禮儀、語言語音”等;面向社會公眾,舉辦了多場博物館沙龍講座活動,包括博愛學堂“辛亥革命與辛亥詩詞”專題講座、博愛學堂“認識武漢”專題講座等。

 

舉辦了第八期“服務社會、傳播文明”志愿者培訓活動,為2019年軍運會在漢的召開做準備,向各地來賓宣傳武漢城市形象、歷史文化,將“人人參加軍運會,人人都是志愿者”的理念納入社教工作中,引導和培養(yǎng)公眾志愿服務的意識和熱情。一名志愿者在“2018湖北省文博系統(tǒng)‘講好荊楚故事’優(yōu)秀案例推介活動”中獲三等獎。

三、藏品征集與保管穩(wěn)步發(fā)展

我館總結往年藏品征集工作經(jīng)驗,繼續(xù)加強與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和海內(nèi)外民間收藏家的聯(lián)系,并結合館藏特點和年度展覽計劃,進一步拓展藏品征集渠道,全年征集辛亥革命藏品152件(套)。

繼續(xù)打造“雙十捐贈”活動品牌,成功舉辦了第七次“雙十捐贈”活動,接受海內(nèi)外收藏團體和民間藏家捐贈辛亥革命藏品125件(套)。

按照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我館藏品保管制度,并結合本地區(qū)天氣狀況和梅雨季節(jié)特點,繼續(xù)加強藏品的日常管理和預防性保護工作,確保文物安全率達到100%。

編目是對藏品進行科學管理、深入研究、合理展示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我館在緊抓藏品征集工作的同時,組織研究人員完成2011年-2017年征集藏品編目及分類整理工作,遴選10件藏品參加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尋武漢寶藏講江城故事”活動,榮獲專業(yè)組一等獎。

四、宣傳渠道進一步擴展

進一步加強微信公眾號宣傳,全年共發(fā)布120余篇推文,較上一年增長78.4%,微信閱讀總量超23萬人次,粉絲5000余人,較上一年增長139.5%。同時積極拓展宣傳渠道,注冊了今日頭條、抖音官方號,多平臺、多元化進行宣傳。網(wǎng)站日平均瀏覽量500余人,總瀏覽量約15萬余人次,點擊率在武漢市博物館同行名列前三。

作為首批武漢市文化消費試點單位,2018年累積發(fā)放積分1403245分。觀眾通過“武漢文惠通”微信在我館簽到獲取積分后兌換成優(yōu)惠券,在指定的市內(nèi)各公共文化場館和企業(yè)進行消費。

全年共發(fā)表學術文章25篇?!逗笔〔┪镳^協(xié)會2018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我館有13篇文章入選,占全省論文收錄比例的10%,其中1篇榮獲二等獎,2篇榮獲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