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咨議局史跡陳列》

發(fā)布時間:2021 年 11 月 01 日 | 文章作者: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 瀏覽次數(shù):6665

湖北諮議局成立于1909年10月14日。

諮議局是清政府為預(yù)備立憲而設(shè)立的地方諮議機關(guān)。1905年12月,清政府派鎮(zhèn)國公載澤、戶部侍郞戴鴻慈、湖南巡撫端方、山東布政使尚其亨、順天府丞李盛鐸出洋考察政治,預(yù)備“仿行憲政”。1908年清廷先后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及各省諮議局章程和議員選舉章程,諭令各省籌辦諮議局。同年9月,湖北設(shè)立諮議局籌辦處。1909年6月,各廳州縣舉行議員初選;7月,各府、直隸州進行復(fù)選,共選出議員83名。

湖北諮議局自1909年10月成立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總共存在了兩年時間。而從1910年9月遷入新建的局址紅樓算起,它在紅樓活動了約13個月。在兩年時間內(nèi),湖北諮議局分別于當年及次年10月至11月舉行過兩次常年例會,分別審議通過涉及本省學(xué)務(wù)、吏治、實業(yè)、農(nóng)林、稅政、民政、公益、災(zāi)賑及地方自治、外交等各個方面的提案31件和38件,盡管這些議決案大多未能施行,但不能因此否定諮議局及議員們參政議政的嘗試與努力。除此之外,湖北諮議局還積極投身全國性的“國會請愿運動”和“拒債保路運動”,成為晚清一股有益社會進步的政治力量。由于清廷頑固堅持“皇族內(nèi)閣”和推行“鐵路國有”,促成了諮議局議員對清廷所謂立憲的幻滅,促使部分議員在武昌起義爆發(fā)后很快附和或轉(zhuǎn)向革命。

湖北諮議局局址始建于1909年底,1910年9月初竣工,共耗銀十余萬兩。其主體建筑為諮議局議場,系仿照近代西方國家議會大廈而建。后院附屬建筑為議員公所,系議員開常年例會居住的場所。

《湖北諮議局史跡陳列》分為“湖北諮議局史事”和復(fù)原陳列兩部分。

“湖北諮議局史事”以照片、實物、圖表等形式,介紹和展示了湖北諮議局的成立、組織結(jié)構(gòu)、活動以及建筑格局。

復(fù)原部分通過對議員居室、諮議局辦事廳、議長會客室、議員公所西餐室的復(fù)原,再現(xiàn)了當年湖北諮議局議員工作、生活的場景,議員公所西餐室還說明了1912年4月孫中山訪鄂,鄂軍都督黎元洪宴請孫中山的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