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鏈接”時代的博物館 如何利用好原始資料 ——以《中國的空軍》期刊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9 年 11 月 26 日 | 文章作者: | 瀏覽次數(shù):2052

[摘要]在“超級鏈接”時代,越來越豐富的溝通媒介極大地提高了博物館的征集、陳列水平。然而加強博物館與當今社會的聯(lián)系,不能僅僅依賴于新科技,更應該挖掘原始資料,聯(lián)結其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尋求現(xiàn)代公眾的精神共鳴。在此,筆者將通過解讀《中國的空軍》期刊部分內容,結合自身工作經(jīng)驗,探討超級鏈接時代的博物館如何利用好原始資料,開創(chuàng)展品闡釋與展示的新方法,讓歷史更鮮活,以吸引新公眾并增強彼此的聯(lián)系。

[關鍵詞]超級鏈接;博物館;中國的空軍;新方法;新公眾

一、博物館尋求闡釋展品的新方法應立足于挖掘相關原始資料

為紀念武漢抗戰(zhàn)八十周年,辛亥革命博物館聯(lián)合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江門市博物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共同舉辦《志在沖天——中國空軍的抗戰(zhàn)記憶》展覽,其中有這樣一件特別的展品——《中國的空軍》期刊首刊。

《中國的空軍》期刊于1938年初在武漢創(chuàng)刊,由航空委員會政治部“中國的空軍出版社”編輯出版。該期刊名稱多次出現(xiàn)于研究抗戰(zhàn)中的中國空軍的文章,如《“海峽兩岸紀念武漢抗戰(zhàn)70周年研討會”論文集》刊登有田子渝教授的《<中國的空軍>(1938年)簡評》;該期刊上的部分圖文也常被相關展覽引用,如湖北省美術館固定陳列展《百年縱橫——20世紀湖北美術文獻展》中的“漢版抗戰(zhàn)美術刊物及刊載抗戰(zhàn)畫作的漢版期刊”部分有展板介紹。為了更好地闡釋展品內容,筆者搜尋部分期刊原文,一探究竟。

(一)原始資料是最直接的歷史證明

“七七”事變后日軍先后占領了華北、上海,并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和許多政府機關遷移武漢,武漢一度成為全國軍事、政治、經(jīng)濟中心和戰(zhàn)時首都。當時武漢的文化陣容空前強大,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37年春至1938年10月,在漢出版發(fā)行的刊物就有100多種。

1938年初,位于原漢口日清公司舊址的航空委員會政治部編輯出版了《中國的空軍》期刊。這是我國第一份國家級的空軍刊物,此前有《空軍周刊》和《中國空軍》,那是杭州中央航校的???。時任航空委員會政治部主任的蔣堅忍在發(fā)刊詞中喊出:“‘保衛(wèi)祖國,建設空軍。’這是我們空軍同志唯一的任務,也是我們空軍同志唯一奮斗的目標!”緊接著,武漢“二一八”空戰(zhàn)爆發(fā),《中國的空軍》第三期以《“二一八”武漢空戰(zhàn)大勝記》、《空軍光榮戰(zhàn)訊!!——武漢上空血戰(zhàn)大勝,大通江心敵艦沉沒》等文大篇幅報道了武漢上空的首勝及后續(xù)戰(zhàn)事,并以《憶“中正隊”的勇士——李桂丹的聲音》等文沉痛悼念了英勇犧牲的空軍士兵。

此后,《中國的空軍》期刊跟蹤報道一系列空戰(zhàn),亦隨著戰(zhàn)事的變化而遷徙,武漢保衛(wèi)戰(zhàn)期間轉至重慶出版,抗戰(zhàn)勝利后又轉至南京出版,至1948年12月停刊,共出版120期??梢哉f《中國的空軍》與中國空軍的命運緊緊相連,它不僅及時地記錄了抗戰(zhàn)中的空軍戰(zhàn)況、空軍動態(tài)、空軍英雄,還多角度地呈現(xiàn)了抗戰(zhàn)期間的歷史畫面,是研究中國空軍抗戰(zhàn)史及中國空軍發(fā)展史不可或缺的歷史資料。

(二)原始資料多角度呈現(xiàn)展品的歷史畫面

《中國的空軍》通過圖畫與文學作品及時地、形象地宣傳了抗戰(zhàn)中的中國空軍。該期刊大量刊登了著名畫家以空戰(zhàn)為題材進行的創(chuàng)作,如高龍生、張文元、汪子美、沈逸千、豐子愷等人的時事漫畫、諷刺漫畫、教育漫畫等,向世人展現(xiàn)了中國空軍的頑強拼搏。期刊對封面也最大限度地進行利用,或手繪圖畫或攝影照片,從首刊至第六十三期,其中有四期合刊,共計59幅作品,主要作者有梁又銘、王樹剛、胡克敏等。其中梁又銘被譽為“抗戰(zhàn)軍旅畫家”,他多次逆人潮而行,沖入戰(zhàn)火進行速寫和拍攝,留下了無數(shù)珍貴的畫面。1938年9月5日至7日,雜志社在漢口總商會舉辦了《空軍畫展》,其中大部分作品出自梁又銘,從刊登的現(xiàn)場照片可以感受到觀眾如火的熱情,一如期刊第十六期所報道“會場的布置雖比較簡單,可是三日來每一角落都擠滿了觀眾(觀眾共計約四萬五千人)”。

圖畫給人以最直觀的視覺沖擊,而文字更深刻地展現(xiàn)了抗戰(zhàn)中的中國空軍內心的大無畏與困苦。期刊不僅特邀記者采訪日常生活中的空軍士兵,如第七期刊載的《空軍戰(zhàn)斗員生活素描》描繪了戰(zhàn)斗時刻以外的空軍以機場的草地為書桌,抓緊一切機會學習,在難得的休息日走親訪友以獲得適當?shù)姆潘?期刊還記錄了空軍自己的所感所想,如面對民眾將空軍神化,以及難以接受空軍戰(zhàn)敗等情況,湖北籍空軍湯卜生在第十期發(fā)表了《航空生活的感想——一個飛行員的自述》,描述了作為空軍的諸多危險,袒露心聲“為的是使大家能了解我們,認識我們,免得大家對我們有太多的不近人情的猜度和誤解”;期刊也催生了各類文學創(chuàng)作,所刊登的空軍詩歌、小說及戲劇作品層出不窮,且均是原創(chuàng)。

除此以外,《中國的空軍》根據(jù)讀者需求增設欄目,以搭建空軍與普通民眾交流的平臺。期刊自第十六期起,“增設‘投考信箱’,接受來函詢問,為有志投考航空的青年服務”;增設“航空信箱”整理民眾疑問,并進行回復;增設“空戰(zhàn)座談會”,“直播”本刊記者與空軍將士對于戰(zhàn)況的研討等,這些極大地提升了民眾對空軍職業(yè)的了解和向往,也為空軍部隊的壯大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中國的空軍》創(chuàng)刊一周年之際,現(xiàn)代圖書館學家汪應文具有前瞻性地在第二十三期發(fā)表《空軍文獻的搜求與整理》一文,強調了要盡快搜集和整理這些資料,以“供給編輯整理抗戰(zhàn)史和中國空軍奮斗史及中國空軍將士傳記者以最基本的原料。”

博物館創(chuàng)新展品的展示方法要活用相關原始資料的“前世”、“今生”

在整理《中國的空軍》期刊部分內容時,筆者因戰(zhàn)事的激烈而緊張,因烈士的犧牲而悲痛,也會看到詼諧漫畫時破涕而笑。然而,博物館在陳展時,由于種種客觀原因,并不可能將圍繞展品的所有原始資料都進行“超級鏈接”式地展示。那么博物館如何能在有限的展示條件下,講好展品故事,尋求公眾的精神共鳴呢?筆者認為,大型文博探索類節(jié)目《國家寶藏》給出了很好的范本,呈現(xiàn)每一件展品的“前世”、“今生”,讓觀眾感受到歷史鮮活的生命和精神的延續(xù)。

細心梳理展品“前世”,充分解讀背后的故事

1938年5月,徐州失守,日軍將下一個攻占目標瞄準了武漢。6月爆發(fā)了抗戰(zhàn)期間中日雙方出動兵力最多、戰(zhàn)爭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戰(zhàn)役——“武漢會戰(zhàn)”。處于敵軍猛攻下的武漢已無法安身,8月1日出版的《中國的空軍》第十四期即發(fā)布公告“本刊自第十五期起,移渝出版”。而就在這封公告旁,還刊登了一則尋人啟事“卜生、紀人二兄:久未晤,甚念。希即為本刊寫稿,為盼。弟布夫”。筆者在前十三期期刊中常見三人發(fā)表文章,可知卜生即湖北黃梅籍空軍湯卜生;通過第十期刊登的《當我強迫降落的時候》一文可知紀人也是現(xiàn)任空軍,但生平不詳;而刊登尋人啟事的布夫,即發(fā)表多篇空戰(zhàn)追蹤報道的本刊記者丁布夫。不難猜想,在戰(zhàn)火連天的歲月中,三人因《中國的空軍》相識相知,不禁讓人也掛念起二位空軍的下落。9月1日第十五期期刊出版,時隔僅一月,盼來的卻是公告:“本社同人志誠為本刊特別撰稿人湯卜生先生殉國致哀”。年僅二十六歲的湯卜生,在8月18日衡陽空戰(zhàn)中因飛機中彈起火,墜落于江西,壯烈殉國。11月15日第十六期期刊發(fā)表湯卜生遺作——《敵人永遠沒有擊中他——劉粹剛》。

看似簡單的尋人啟事,牽出了一段真摯的情感故事,在殘酷戰(zhàn)爭中尤顯珍貴。這份原始資料無論是作為《中國的空軍》期刊首刊的輔助展出,還是作為故事講解,都比單純的展品展示更能引發(fā)觀者的聯(lián)想,觸動觀者的內心。細心梳理展品“前世”,充分解讀背后的故事,讓公眾感受到歷史鮮活的生命。

立體演繹展品“今生”,反映時代精神的內涵

電影《無問西東》一度帶火了公眾對抗戰(zhàn)中的中國空軍的向往,因為王力宏所飾演的角色沈光耀堪稱“完美”,他是文武雙全的富家子弟,在國家危難之際,毅然決然放棄富足的生活,選擇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員,為國家獻出了自己最絢爛的青春。而筆者竟在《中國的空軍》第二十九、三十期合刊中看到了角色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誨的《我的自傳》。筆者還在期刊的第二十三期、第二十六期、第二十七期、第二十八期、第三十期分別看到了閻海文、湯卜生、王遠波、段文郁、樂以琴的自傳,并得知他們是在空校學習時寫下的這些文字。褪去影視創(chuàng)作和媒體宣傳的光環(huán),自傳中的他們并不是毫無瑕疵的超級英雄,他們都有過對生活的迷茫,有對學習新知識的渴望,還不斷地對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進行反思,直至確定了理想而奮發(fā)努力。這多么像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jīng)歷過的青春啊!然而,面對民族危亡,他們將個人和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他們的青春永遠定格在了風華正茂的年紀。這六份自傳非常有歷史價值,曾由鐵風出版社收錄出版,不僅是研究中國空軍將士的第一手資料,也是中央航空學校校訓:“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于盡!”的踐行。

如果只是平面式地展示這六份自傳,會有多少公眾駐足凝神,一字一句地耐心看完?又有多少成長于和平年代的年輕朋友能理解特別時代下的舍生取義精神呢?我們不妨進一步解讀這些自傳的內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和挑戰(zhàn),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追求和使命,“立德立言,無問西東”。這正可借用電影《無問西東》的經(jīng)典對白“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引發(fā)公眾對電影角色的原型產(chǎn)生興趣,再以原型自傳為元素,設計展覽活動。圍繞展覽主題和展品內容,可以組織公眾朗讀空軍烈士的自傳并撰寫自己的人生小傳,也可以展開話題辯論,還可以編創(chuàng)情景劇等。公眾對于活動的感想,以及社會給予活動的反饋將會給展品“今生”賦予新的意義。立體演繹展品“今生”,反映時代精神的內涵,讓公眾感受到歷史精神的延續(xù)。

三、博物館想要利用好原始資料,須善用“超級鏈接”這把雙刃劍

超級鏈接在本質上屬于一個網(wǎng)頁的一部分,它是一種允許我們同其他網(wǎng)頁或站點之間進行連接的元素。這極大地便利了文博工作者搜索更多信息,進一步闡釋展品內容。然而,過多的鏈接最終會造成信息爆炸,文博工作者不得不在繁雜的網(wǎng)站、網(wǎng)頁中尋找真正相關的且真實有效的信息,這無疑又加重了工作的負擔。因此,博物館想要利用好原始資料,須善用“超級鏈接”這把雙刃劍,取其便捷,去其糟粕。

(一)博物館充分利用“超級鏈接”技術,對原始資料廣泛收集

超級鏈接加強了網(wǎng)絡信息間的關聯(lián)。筆者最初接觸到《中國的空軍》期刊時,發(fā)現(xiàn)期刊名稱多次出現(xiàn)于實體書籍,其刊登的部分圖畫也常見于相關展覽,但期刊的詳實內容卻極少問世,于是很自然地運用“超級鏈接”技術進行網(wǎng)絡搜索。由于該期刊年代較遠,受眾面有限,網(wǎng)絡信息十分少,但只需耐心尋找,從一個詞條鏈接到一個網(wǎng)頁,再找到相關網(wǎng)站,確認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就可以著手進行收集和利用了。

在網(wǎng)絡時代,只要合理合法地使用“超級鏈接”技術,文博工作者可以廣泛收集原始資料,既能進一步對展品進行解讀,也有助于歷史工作的研究。同時,將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通過網(wǎng)絡與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同行進行交流和探討,也是作為文博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二)博物館慎思明辨“超級鏈接”信息,對原始資料去偽存真

“超級鏈接”極易導致網(wǎng)絡信息的失真。筆者在網(wǎng)絡上搜尋《中國的空軍》期刊信息時,只有百度百科給出了簡介,并顯示信息源來自南京圖書館官網(wǎng)。然而筆者通過研讀部分期刊的原文,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信息有誤。

其一,網(wǎng)絡信息顯示該期刊是“民國二十七年(1938)二月在武漢創(chuàng)刊”,而期刊前三期均有“十日大事談”專欄,且第三期有大篇幅報道2月18日武漢空戰(zhàn),由于期刊前三期并未寫明出版時間,所以首刊具體日期暫不能確定,可改為“民國二十七年(1938)初在武漢創(chuàng)刊”。

其二,網(wǎng)絡信息顯示該期刊自“武漢淪陷后遷往重慶”,而1938年8月1日出版的第14期期刊公告:“本刊自第十五期起,移渝出版”,第十五期期刊出版于9月1日,期間正是武漢保衛(wèi)戰(zhàn)時期,武漢尚未淪陷。若要簡述,可改為“武漢保衛(wèi)戰(zhàn)期間遷往重慶”。

在“超級鏈接”時代,只需輕點鼠標復制粘貼,類似的失真信息就會不斷被流傳開來。作為文博工作者,我們應該慎思明辨“超級鏈接”資源,保留有價值的原始資料,校正有誤的網(wǎng)絡信息,這是對歷史和熱愛歷史文化的公眾負責。

在“超級鏈接”時代,越來越豐富的溝通媒介極大地提高了博物館的征集、陳列水平。然而加強博物館與當今社會的聯(lián)系,不能僅僅依賴于新科技,更應該挖掘原始資料,聯(lián)結其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尋求現(xiàn)代公眾的精神共鳴。合理利用“超級鏈接”技術為工作帶來的便利,廣泛收集與博物館主題相關的、彰顯文化自信的原始資料,讓我們講好中國故事,做好中國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播者!

參考文獻

皮明庥.簡明武漢史[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5(1):312.

田子渝.《中國的空軍》(1938年)簡評[M].海峽兩岸紀念武漢抗戰(zhàn)七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長江出版社,2008:186.

超級鏈接.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6%85%E9%93%BE%E6%8E%A5/97857?fromtitle=%E8%B6%85%E7%BA%A7%E9%93%BE%E6%8E%A5&fromid=313121&fr=aladdin.

中國的空軍.南京圖書館.http://www.jslib.org.cn/pub/njlib/njlib_gczy/njlib_mbwx/200508/t20050805_3168.htm.

中國的空軍.南京圖書館.http://www.jslib.org.cn/pub/njlib/njlib_gczy/njlib_mbwx/200508/t20050805_3168.htm.

作者:辛亥革命博物館  邱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