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波蘭展”談國際交流展的溝通協(xié)調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1 年 11 月 01 日 | 文章作者: 弘博網 | 瀏覽次數(shù):1117
導語 博物館,既是本國歷史記憶、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通信、交通日益發(fā)達的今天,與國外博物館合作舉辦國際交流展覽為我國博物館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外雙方合作辦展的過程中,在工作方式和學術研究方面,都有相互借鑒和學習的空間。一次成功的國際交流展需要突破距離、語言、習俗等因素的制約,這考驗著展覽工作人員的溝通協(xié)調能力。作為“來自肖邦故鄉(xiāng)的珍寶:15至20世紀的波蘭藝術”大型國際交流展的中方策展人,王輝以此展覽為例,就籌備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國際交流展有了更多的具體認識和思考。 一、關于展覽協(xié)議簽署 展覽協(xié)議的簽署是國際交流展能否成行的關鍵。由于中外雙方就法律適用、知識產權、保險、運輸以及費用承擔等方面存在多種分歧,如何消除分歧、促成合作,考驗著展覽工作人員的協(xié)調能力。作為互換展覽,本次展覽則遇到如下問題: 1 法律適用問題 法律適用問題,是指合作雙方在出現(xiàn)紛爭時采用哪一國的法律解決爭議。在本次展覽協(xié)議的談判過程中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法律適用問題,波方堅持展覽協(xié)議應適用波蘭法律,但按照我國博物館主管部門國家文物局和文化部的審批規(guī)定,展覽協(xié)議宜以中外法律并行適用為原則,若出現(xiàn)糾紛或沖突,可尋求第三國的國際仲裁機構進行仲裁。后經協(xié)商,最終同意適用雙方認可的第三國法律。 2 知識產權問題 知識產權問題,是指合作雙方對與展覽有關的文字以及各類宣傳品、文化產品、文化活動和各類新聞宣傳中的展品影像等方面的權屬約定。波方在展覽協(xié)議草案中,只明確了英文圖錄和展品影像的版權歸波方所有,我方及時向其提出了對中文圖錄版權歸屬的補充意見。 3 文物安全責任問題 在國際交流展的協(xié)議談判中,文物安全責任問題非常重要,也是雙方發(fā)生分歧的焦點。波方提供的協(xié)議草案初稿中寫明“不管任何原因造成的展品損壞,借展方均要承擔責任”,是極不合理的。在雙方多次溝通下,將其變更為“借展方應在借展期間采取必要措施,確保展品安全和展覽順利進行。借展期內出現(xiàn)任何展品丟失或損壞,借展方不對出借方做出賠償,除非上述丟失、損壞是因借展方的重大疏忽或違反其義務所造成的。如出借方需向保險公司索賠,索賠事項如需借展方的協(xié)助,借展方須給予配合”。這樣的修改充分保障了雙方的合法權益。 4 費用承擔問題 國際交流展的展覽費用一般包括借展費、運輸保險費及人員費三大部分。由于本次展覽是互換展覽,雙方約定相互減免借展費并各自承擔外送展品的運輸保險費。故只有人員費存在爭議。人員有兩類:一是參與布展、撤展的普通工作人員;二是參加開幕式、閉幕式的代表團成員。根據(jù)相關制度規(guī)定,不同人員的接待標準是不同的。在與波方溝通前,事先了解我方的制度規(guī)定,對于波方超出接待標準的要求予以拒絕并給予耐心的解釋,最終取得波方的理解。 5 贊助商權益問題 與以往的國際交流展相比,本次展覽協(xié)議中對贊助商權益部分的約定更加詳細。鑒于展品數(shù)量多且價值高昂,運輸保險費用不菲,波方找到了波蘭一家著名的礦產開發(fā)企業(yè)作為贊助商。為保證贊助商的權益,波方向我方提出一系列要求,對此我方盡力予以配合,但對不符合我方規(guī)定的要求予以婉拒。 二、關于展覽內容設計 展覽內容設計是整個展覽設計的基礎,也是展覽能否成功的前提。在本次展覽的內容設計上,雙方也存在一些分歧。 1 選題定位 選題定位是展覽內容設計中最基本的要素。起初,波方希望策劃一個關于波蘭通史的展覽,但我方則認為這一主題過于寬泛,可操作性不強,希望從某一視角切入。經雙方反復溝通,最終決定策劃一個關于波蘭藝術的展覽,借此彌補波蘭藝術被中國及世界藝術史著作所“忽視”的遺憾。 展覽策劃和設計充分顯示了策展人員對波蘭歷史與藝術的深刻理解。波蘭是天才作曲家肖邦的故鄉(xiāng),2015年也是肖邦誕辰205周年。因此,本次展覽以中國觀眾所熟悉的浪漫主義時期的波蘭游子肖邦作為展覽的象征人物。在展覽結構方面,以時間為序,從“中世紀藝術(15世紀)”、“傳統(tǒng)波蘭藝術(16-18世紀)”“波蘭的衰落和喪失獨立時期藝術(18世紀末)”、“被壓迫時期的‘國家精神’藝術(19世紀)”、“‘青年波蘭’時期藝術(19、20世紀之交)”、“現(xiàn)代藝術(20世紀)”六個單元,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了五百年來波蘭藝術的發(fā)展脈絡。除了展示燦爛輝煌的藝術杰作,也講述波蘭歷史的基本事實,拉近觀眾與波蘭的距離。 2 展品遴選 國際交流展中展品清單的確定是合作雙方共同協(xié)商的結果。一般而言,展品清單由出借方擬定,但借展方也可以對其提出意見。 本次展覽的展品遴選也如此。在波蘭共和國文化與民族遺產部的協(xié)調下,克拉科夫國家博物館、波茲南國家博物館等一些波蘭博物館和收藏機構陸續(xù)承諾出借其館藏珍品,使展品數(shù)量和質量有了大幅提升。但出于展廳面積的限制和展覽效果的需求,不可能將所有備選藏品悉數(shù)上陳,所以必須做些刪減。我方也向波方提出了建議,比如最初的展品清單中,與中國有關的展品數(shù)量不多,我方建議補充這部分展品,以引起中國觀眾的共鳴。最終,波方在展品清單中添加了首次走出華沙國家博物館庫房的、由波蘭杰出藝術家康拉德·科舍熱諾夫斯基創(chuàng)作的肖像畫《中國人》。 當然,在展品遴選中也存在一些遺憾。在第六單元“現(xiàn)代藝術(20世紀)”中展示的76幅招貼畫,其種類僅有賽事、戲劇、電影等文化娛樂性海報,缺少極具時代特色的政治宣傳畫。 3 圖錄翻譯與編輯 圖錄的翻譯與編輯是展覽內容設計的重要方面。本次展覽圖錄的文字量非常大,使得統(tǒng)稿、整理工作極其繁重。因英文圖錄信息核對問題,我方多次與波方通過郵件商討,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另外,國際交流展的圖錄翻譯工作最好能找到熟悉合作雙方語言的專家?guī)兔彾?,這樣做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謬誤。 在本次展覽的圖錄編輯過程中,雙方對圖錄中照片版權標識方式產生分歧。波方提出在每件展品的旁邊注明拍攝者姓名,但我方認為大部分展品的拍攝者為同一人,建議在圖錄的展品索引中統(tǒng)一標注。 對于招貼畫部分圖錄文字的撰寫方式,雙方也進行了反復溝通。首先,華沙維拉諾夫招貼博物館館長馬列什·科諾羅夫斯基所寫《20世紀的波蘭招貼畫》,其文題不符,在我方建議下改為《20世紀的“波蘭招貼學派”》;其次,76件招貼畫作品的簡介說明重在說明其背后的賽事、戲劇等內容,極少涉及創(chuàng)作者的藝術風格、創(chuàng)作理念。但由于波方尚未展開深入研究,成為本次展覽的一大遺憾。 三、關于展覽形式設計 展覽形式設計是在充分理解和把握展覽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涉及設計理念、形式風格和藝術審美等思維層面的創(chuàng)作過程。國際交流展的形式設計有兩種:一是由出借方設計,借展方審核;二是由借展方設計,出借方審核。經協(xié)商,由我方來進行形式設計 1 色彩設計 色彩設計是展覽形式設計的重要因素,色彩反映了展覽的內容,烘托了展覽的主題,搭建了一架通往觀眾內心世界的橋梁。本次展覽在色彩設計中融入了波蘭元素,如請柬采用了波蘭國旗的白、紅兩色,而展廳的色彩設計則選用了米白色(與金色畫框搭配)和緋紅色。 此外,在圖錄的色彩設計上,設計師在每個單元的開篇頁以不同的顏色來呈現(xiàn)各個歷史階段中波蘭藝術的不同特點。如,用金黃色表現(xiàn)“中世紀藝術(15世紀)”的教堂藝術,用深藍色表示“傳統(tǒng)波蘭藝術(16-18世紀)”的精英藝術等等。 2 展覽標題版式設計 展覽標題版式設計是展覽形式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吸引人的展覽標題不僅能最大限度地揭示展覽主題,而且能最快地將觀眾帶入展覽情景。一般來說,展覽標題通常選擇展覽中最重要的展品圖像作為底本進行設計。 3 重要展品 《斯德哥爾摩長卷—奧地利的康絲坦斯嘉和齊格蒙特三世婚禮隊列進入克拉科夫》是本次展覽中最重要的展品之一。此畫以縮微版長卷的形式表現(xiàn)了1605年12月4日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三世迎娶奧地利女大公康絲坦斯嘉,婚禮儀仗隊伍進人首都克拉科夫的情景。這段婚姻使兩個重要的歐洲王朝團結在一起。畫家以寫實的風格詳細描繪了人物的服裝和武器,觀眾既能辨識出參加此次儀式的群體,也能觀察到某些具體的個人,是了解17世紀波蘭歷史、歐洲皇室的婚禮風俗的重要資料。 本幅畫作為15米的長卷,經過雙方協(xié)商,最終將27件玻璃板壓制紙本中的5件進行展示,另附一個復制的微縮版長卷全圖,并在其中標示出上陳紙本的具體位置,兼顧整體與細節(jié)。 4 輔助展品 波方提供了一張由藝術家斯坦尼斯瓦夫·維斯皮安斯基為克拉科夫弗朗西斯科教堂創(chuàng)作的彩色玻璃畫《天父—創(chuàng)世》的高清照片,作為第六單元“現(xiàn)代藝術(20世紀)”的輔助展品。經協(xié)商,我方最終將這件輔助展品制成燈箱,以幻燈片的形式進行展示,來凸顯彩色玻璃畫的視覺效果。 四、關于展覽施工制作 施工制作是形式設計的物化表現(xiàn)。施工制作人員要深刻理解展覽的內容主題,全面把握形式設計的思想,在保障展品安全的前提下準確地實現(xiàn)設計者的初衷。國際交流展中,借展方的施工制作人員應與出借方的相關工作人員保持密切溝通。就本次展覽而言,雙方始終積極商談展品的支撐加固問題,波方發(fā)來了支撐架要求,但由于展品過多,很多細節(jié)還是沒有到位,導致在布展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 1 油畫作品的掛鉤問題 開展前半年,我方曾將懸掛油畫所慣用的各類掛鉤給波方檢視,波方表示滿意。其后,為實現(xiàn)更好的展示效果,波方將很多油畫重新做框,這些新的畫框需要特殊的掛鉤,對此波方并沒有提前告知。至使布展工作及工作人員在此環(huán)節(jié)應對倉促。 2 中世紀藝術品的支撐加固 第一單元“中世紀藝術(15世紀)”中的《基督受難群像》展品,這座群像雕刻表現(xiàn)的是基督受難場面以及圣母瑪利亞和門徒圣約翰在十字架下哭泣的情景。此件作品中基督雕像的背面非常不平整,難以直接掛到墻上,因此我方施工制作人員向波方提議制作一個木制十字架,先將基督雕像固定在十字架上,再將十字架固定在墻上。這樣一來,既保障了展品安全,又能將展品背后的故事較好地呈現(xiàn)出來。 3 巨幅畫作的上陳 本次展覽的施工制作中難度最大的是巨幅畫作《國王斯蒂凡·巴托雷在普斯科夫》的上陳,這件展品體量較大,長6m、寬3m,重達半噸。其為19世紀波蘭著名的歷史畫畫家楊·馬特義科的經典之作,也是華沙王宮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這幅畫作并未局限在具體的歷史場景中,而是通過哲學的方式呈現(xiàn)16世紀波蘭的黃金時代。 華沙王宮博物館的文物保管員在考察我方展廳時,認為為此件展品準備的展墻在厚度和承重能力上達不到要求,希望我方立即將展墻加固直至可以懸掛展品。而我方并不打算懸掛這件展品,而是想將其靠墻擺放并在底部放置支撐臺座。由于語言差異等原因,雙方的建議并未及時得到對方的注意和回復,造成了一定誤會。最后在我方的耐心說服下,對方最終同意了我方的布展方案。通過這件事情,可以總結出兩條經驗:其一,國際交流展的合作雙方一定要選取雙方認可的工作語言進行交流,各種資料的傳達都必須使用工作語言;其二,支撐加固設計最好能直接傳達到文物保管員手中,他們對文物特點和布展要求往往更為熟悉。 結語 雖然歷次國際交流展的展覽內容各不相同,但每次展覽中需要溝通協(xié)調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共性。 通過“來自肖邦故鄉(xiāng)的珍寶:15至20世紀的波蘭藝術”展,筆者總結出一些有價值的經驗: 首先,建立有效、暢通的交流渠道至關重要。在展覽團隊成立之后,項目負責人應擬定一份相關工作人員的通訊錄并送達成員手中,通訊錄包括項目組成員、國外同行、館內各業(yè)務部門的聯(lián)系方式。同通訊錄也應該并隨著展覽籌備不斷更新,以保障展覽各個階段工作的順暢進行。同時,與外方聯(lián)系的郵件要轉發(fā)給項目組的所有成員,以保障信息的透明和對稱。此外,還要建立雙方的工作進度表,嚴格按照進度表履行各自的義務。 其次,應該事先了解合作方和己方的相關法律制度和工作模式,所謂“知己知彼”,才能在溝通協(xié)調中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展覽協(xié)議談判中的費用承擔問題,必須明確我方接待標準,避免出現(xiàn)超標情況;又如展覽日期的確定,務必尊重雙方的風俗習慣,避免將展覽布展和撤展日期安排在重大節(jié)假日期間。 再次,前期的準備工作越深入、越細致,后續(xù)的具體工作就會越順暢。比如,我方在圖錄編輯之初,就要求波方盡快提供高清的展品圖片,為圖錄的出版爭取更多時間;又如,波方如果事先將油畫重新做框的情況通知我方,我方就會提前采購與畫框相匹配的掛鉤,節(jié)約布展時間。 最后,與外方的溝通協(xié)調中要注意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tǒng)一。對于原則性的問題決不讓步,比如展覽協(xié)議中的法律適用問題以及地圖設計中的領土歸屬問題。但一些可以靈活處理的問題要盡量爭取妥善解決,比如在規(guī)定許可的范圍內滿足波方贊助商的需求。 本文已獲得《科學教育與博物館》雜志授權,改編自《談國際交流展中的溝通協(xié)調問題——以“來自肖邦故鄉(xiāng)的珍寶:15-20世紀的波蘭藝術”展為例》,原文刊載于《科學教育與博物館》雜志2017年第3期。作者:王輝 中國國家博物館。 編輯:言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