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書畫照明的八種燈光,用錯了會很慘!

發(fā)布時間:2021 年 11 月 01 日 | 文章作者: 文博圈微信公眾號2019年4月22日 | 瀏覽次數(shù):1213
一幅字畫,最慘的方式,照成了這樣。 亮暗不勻與雜散的光,畫照丑了。 常見的是這樣,燈具進(jìn)行了配光,雜光去掉了。 效果好多了,但光還是不勻,中心太亮 平面類的展品用勻光好,立體類的展品用聚光好。 關(guān)于勻光,我們比較一下兩種燈光: 第一種 第二種 很明顯第二種會更適合一些。 光做均勻了,觀眾會更舒服,不易疲勞。 當(dāng)然,整個墻都做勻了,眼睛會更適應(yīng)。這便是第二種燈光—— 洗墻照明 整個墻洗亮,看不出雜散光與光過渡 在這個空間里參觀,觀眾會輕松舒適。 不過,洗墻照明要選好燈具,做好調(diào)試,否則做出下圖這個樣子,也糟蹋了…… 空間與創(chuàng)意都很好,但就是光不好-洗墻不均,光斑雜亂。 洗墻有時會遇到一個問題,墻面是白色的,展品是暗色的! 燈光打下來,墻面很亮,展品卻是黑乎乎的! 墻亮畫不亮,這種問題如何解決呢? 這就是我們要談的第三種燈光: 洗墻+重點(diǎn)照明 這個空間就做得很好,先把墻面洗亮,再用重點(diǎn)照明突出展畫。 上圖也是如此,墻面反光,但是木制工藝品有點(diǎn)吸光,處理的辦法就是洗墻+重點(diǎn)照明,這樣的空間光環(huán)境很勻,畫也很突出。 但是如果反過來呢? 墻面是暗色的,展畫或者工藝品是亮色的,怎么做照明? 我們會用到第四種燈光—— 寬光照明 其實這種空間的照明最好做,把光做均勻一點(diǎn),直接打到畫上,效果就出來了。 由于畫面的反射率高,展品很快凸現(xiàn),畫作之外的光,全被黑暗的環(huán)境材料吸掉了。 這種方式我們常稱之為”以暗襯亮”,做照明是最方便的。 “以暗襯亮”能極大限度地突出展品,但是要達(dá)到這種效果,暗空間是必需條件。 可是,如果沒有暗空間,又想達(dá)到”以暗襯亮”的效果,怎么辦呢? 我們會用到第五種方式—— 切光照明 切光照明就是利用投影燈,切出畫面大小的光:只要畫面有光,畫面之外的光全部切除 這能加大畫面與環(huán)境的亮度比,能獲得很好的效果! 我們曾經(jīng)拿一幅普通油畫做過展示,用這種燈光能吸引更多的觀賞者。 當(dāng)然,有一個問題,就是切光燈比較貴,燈體也很長,裝在天花上不太好看。 有沒有替代的辦法呢?我們可以考慮第六種燈光: 寬光投射+遮光扇葉 采用寬光束角的燈具,將展畫或者展墻打亮,然后用扇葉,把多余的光遮掉。 當(dāng)然,這種方式處理的光,邊部不會那么銳利,但照明效果還是很突出的。 值得注意的是,四、五、六三種照明方式,亮度比太大,不提倡在空間過多使用,這樣易引起視覺疲勞。 普通的畫是方形,但是遇到條幅,水平或豎直方向太長。要處理好燈光,就麻煩一點(diǎn),最常用拉光透鏡,把光拉成長條形。 上圖的長條形浮雕,就是通過拉光處理,達(dá)到很好的效果。 而下圖由于用普通燈光處理,效果就差了很多。而如果用橢圓配光,就會好很多! 實際項目中,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現(xiàn)場沒有燈位。 如果畫的位置特別,沒有燈位(天花裝不了燈,只有靠墻有小吊頂才能配燈)怎么辦呢? 這時候只能采用第八種燈光—— 擦墻照明 擦墻照明常用于燈位有限的空間,也包括展柜。 上面的墻面是通過靠墻很近的燈具,利用偏配光達(dá)到要求的。 同樣,一般的展柜只有0.6米寬,很難安裝洗墻燈或軌道燈,也常常采用擦墻處理。 這種照明方式對立面要求也很高,一旦出現(xiàn)不平,墻上會有陰影。 不過,墻面雕塑喜歡用這種方式,表面的凸凹在墻形成錯落有致的陰影,強(qiáng)調(diào)了浮雕的立體感。 光一幅畫就有八種照明方式,實際項目中到底用哪些方式,應(yīng)根據(jù)空間情況、場景需要靈活處理,這樣,照明就有了生命力! 轉(zhuǎn)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diǎn),不表明我館立場。